HOME/ 新闻动态

北大全健院顺利举办“早期卫生技术评估”(Early HTA)短课程

2025年8月20日至24日,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北大全健院)顺利举办“早期卫生技术评估(Early HTA)短课程” 。本次短课程以“国际前沿视野、本土实践探索”为主题,上课老师包括伦敦国王学院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金桦杰博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全健院院长刘国恩教授;北大全健院助理教授杨佳楠博士;英国监管科学创新中心(CIRS)HTA项目与战略合作副主任王婷博士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高级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兼职博士后研究员李霄博士。

本次短课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2位学员,约50%来自高校,25%来自企业,25%来自事业单位和医院,学员中既有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有企业研发人员、医药投资分析师、医院医生及政策研究人士。许多学员经验丰富,却依然保持渴望新知识的进取精神,并积极分享交流。课堂上提问环节屡屡超时,课间与课后讨论依旧不断,授课老师们常常被学员围得“走不动”。这种多元背景下的高水平互动,让课程在知识收获与思想碰撞上都格外精彩。

8月20日:从历史到前沿,开启 Early HTA 之旅

课程开班首日,刘国恩教授通过视频致辞开场。他强调 Early HTA 在中国医疗创新和医保决策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勉励学员们将课堂所学积极运用于实践。

随后,杨佳楠博士带来《医疗技术发展与人类健康改善的历史》主题讲座。她从经济史与公共卫生史的角度,回顾了人类健康水平如何随着营养改善、卫生设施建设和医学创新不断提升,让学员对“技术与健康”的互动关系有了系统理解。

下午,金桦杰教授讲授《早期卫生技术评估简介》。她指出 HTA 不仅是成本效益的计算工具,更是涵盖公平性、伦理和社会价值的多维度决策支持体系。她介绍了 Early HTA 在证据有限时如何通过建模和敏感性分析为研发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分组练习中,学员们从医保方、企业方和投资方的角度出发,尝试应用 Early HTA 的结果指导决策,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图片1.png

图 1 刘国恩教授远程致辞

图片2.png

图 2 杨佳楠老师讲授医疗技术发展与人类健康改善的历史

图片3.png

图 3 金桦杰老师讲授早期卫生技术评估简介

图片4.png

图 4 学员就课程HTA实践与金桦杰老师探讨

8月21日:国际经验与实践案例的深入探讨

第二日课程聚焦 Early HTA 的国际应用经验与实践案例。

上午,金桦杰教授系统讲解《Early HTA 在 NICE 评估中的应用》,介绍了 NICE 的几大早期工具:医疗技术创新简报(MIB)、早期价值评估(EVA)和早期科学建议(Early Scientific Advice)。她以肺癌影像 AI 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不确定但迫切”的情境下科学权衡风险与价值。

下午,金教授结合 STRATA 精神分裂症精准治疗和 KScan 新型诊断工具案例,讲解 Early HTA 在研发决策中的作用。李霄博士则带来《疫苗的 HTA 案例与国际机制》,比较了欧美报销制度与中低收入国家在 WHO 和 Gavi 框架下的机制设计,并通过 RSV 疫苗案例展示了 HTA 在公共卫生战略中的关键作用。课堂讨论踊跃,学员们积极发问,学习热情持续高涨。

图片5.png

图 5 金桦杰老师介绍NICE早期评估工具

图片6.png

图 6 李霄博士讲授疫苗HTA的国际案例与机制

8月22日:方法论与建模实践的深入训练

第三日课程侧重于方法论与建模实践。

上午,金桦杰教授讲授《如何选择卫生经济学建模方法》与《HTA 在欧洲药品定价与报销中的作用与影响》。她梳理了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离散事件模拟和动态模型的适用场景,并强调建模方法必须与研究目的和问题相匹配。同时,她介绍了基于价值定价(VBP)、外部参考定价(EPR)、管理准入协议(MEA)等政策路径,分析了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实践差异。

下午,学员们进入小组建模环节,从 PICO 定义到概念模型绘制,尝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研究设计。跨行业背景的学员在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新思路,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图片7.png

图 7 金老师讲授欧洲药品定价与报销政策

图片8.png

图 8 学员以跨行小组形式进行Early HTA实践的讨论

8月23日:参数选择与敏感性分析的挑战与思考

第四日聚焦模型参数设定与敏感性分析。

上午,金桦杰教授系统讲解了临床效果、基线数据、资源使用、成本和效用值五类关键参数的证据分级方法,并比较了 RCT、荟萃分析、真实世界数据和专家意见的优劣与适用性。

下午,各小组进行证据分级与敏感性分析练习。学员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有的强调政策可行性,有的关注研发早期数据的可得性。讨论过程紧张而学术性强,体现了学员的严谨思考与实践能力。

图片9.png

图 9 学员就课程问题与金老师讨论

8月24日:全生命周期思维与学员成果展示

课程最后一天聚焦 HTA 全生命周期与小组汇报成果。

上午,王婷博士讲授《HTA 全生命周期思维与国际经验》,展示了如何通过 TPP、IEGP 和 GVD 等工具,将研发过程与市场准入紧密衔接。随后,金桦杰教授讲授《Clinical Trials 与价值信息(VoI)分析》,详细介绍了 EVPI、EVPPI、EVSI、ENBS 等方法,展示如何利用早期经济学模型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学员们表示,这一环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经济学评估与临床研究的结合。

图片10.png

图 10 王婷博士讲授HTA 全生命周期思维与国际经验

8月24日下午,八个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各组依次展示研究背景、概念模型、关键参数与敏感性分析。汇报条理清晰、逻辑紧凑。刘国恩教授与金老师对各小组的Early HTA的实践成果进行了点评。刘国恩教授高度肯定了学员们的努力和成绩,并结合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国以及国际医疗技术创新、医保和政策实践等方面,就Early HTA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深具启发性的建议;金老师则从方法学与模型设计角度进行逐一点评,提出专业改进意见。学员得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进行结合并作出进一步提升。

圆满落幕,展望未来

五天的课程内容系统、案例生动、实践性强。学员们一致认为收获颇丰,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也掌握了可直接应用的实操方法。不同背景的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许多人表示将把所学应用到科研、企业研发、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中。

随着课程的圆满结束,52位学员也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系统学习并实践 Early HTA 的推动者。未来,北大全健院将继续推出相关课程,欢迎更多来自高校、企业、医院和投资机构的伙伴加入,共同探索 Early HTA 以及其他相关主题在中国的广阔前景。

19.jpg

图 11 学员汇报

图片11.png

图 12 刘国恩教授就学员实践汇报进行点评

图片12.png

图 13 金老师就学员建模细节进行点评

图片13.png

图 14 刘国恩教授对课程进行总结

图片14.png

图 15 短课程学习的集体合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