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与耶鲁大学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数字健康”经济学夏校于6月16-21日在北大科技园顺利举办,聚焦数字技术与全球健康交叉领域,邀请中外学者汇聚17场前沿学术专题,为来自全球高校的优秀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列讲座。此次夏校于6月16日晚隆重开幕,此次夏校的联合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教授、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希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雷晓燕教授、耶鲁北京中心主任李恩佑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周曼丽女士等负责老师出席了开幕式,参加夏校的学员也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和对夏校学习的期待,详见开幕式报道(链接)。
本届夏校的讲座内容涵盖技术模型、临床应用、卫生经济与全球治理等多个维度。讲座自6月17日启动,连续五天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6月17日,北京大学雷晓燕教授讲授《健康老龄化:挑战与对策》,剖析深度老龄化下慢性病管理与家庭照护压力,提出AI健康监测设备驱动的养老服务升级路径;耶鲁大学健康政策与经济学陈希教授聚焦《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慢性病管理应用》,揭示其临床实践中的双重挑战;北京大学陈尔默博士详解《自学习系统:星球健康坐标系统为人类文明安全指南》,展示四维动态模型在生态健康评估中的创新应用;布朗大学耿方立老师带来《数字化在护理院中的应用》,演示AI算法预测跌倒风险与物联网设备的急救效率提升实践。
雷晓燕教授讲座
6月18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黎君研究员讲授《疾病监测数据驱动的科研工作》,解析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KERS疾病监测系统的大数据应用逻辑;北京大学潘聿航老师主讲《行为经济学与数字健康:从上瘾到助推》,聚焦青少年数字行为困境,构建认知管理的跨学科理论框架。
6月19日,耶鲁大学黄媛老师线上讲授《基于删失锚定事件的纵向数据变点分析方法及其在亨廷顿病中的应用》,演示疾病进展关键节点的量化识别技术;北京大学许铭教授解析《全球健康领域的创新融资机制》,系统阐释债转卫生、大流行病债券等六类金融工具实践路径;北京大学雷健波教授讲授《交叉学科“医学信息学”如何赋能医疗教学科研和应用》,通过机器学习案例展示医疗流程优化价值;北京大学杨佳楠老师以《从健康认知到数字健康:健康行为干预的新可能》为主题,探讨物联网技术与行为干预的融合创新。
许铭教授讲座
6月20日,北京大学黄成教授讲授《疫苗经济学》,从研发成本与接种效益出发探讨公共卫生资源分配逻辑;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陈山泉老师解析《人工智能在精神健康领域内的应用》;医准智能吕晨翀董事长主讲《医疗影像人工智能技术:让AI重塑中国基层医疗的生态》,展示AI推动优质影像资源下沉实践;北京大学崔知涵老师开设《AI辅助诊疗的应用—行为科学视角》,讲解疾病复发风险预测体系;伦敦国王学院金桦杰教授通过线上讲授《数字健康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方法与实践》,解析成本-效益模型量化方法。
黄成教授讲座
6月21日,斯坦福大学Karen Eggleston教授讲授《新技术在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增值效应评估》,聚焦慢性病管理中可穿戴设备的价值验证;北卡罗来纳大学Sean Sylvia教授以《数字健康与跨越幻想:让社会技术系统成为全球健康的核心》为题,探讨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的协同路径。
除讲座以外,夏校还特别安排师生前往耶鲁北京中心开展参访交流。耶鲁北京中心副主任王丽娟亲切接待并带领学员参观中心展览,回顾耶鲁大学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合作历史。从1854年首位中国留学生容闳在耶鲁毕业、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大学学位的中国人,到今日不断深化的学术、文化和人才交流,耶鲁北京中心作为纽带,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友谊与合作。
王丽娟副主任带领学员参观
参访分享环节由本次夏校联合主任之一——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兼职副教授陈希教授主持,六位嘉宾围绕各自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路径进行了精彩分享。耶鲁管理学院2004届校友,现任耶鲁中国医疗健康会执行董事、中科健康(北京)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思思女士为同学们勾勒了全球视野下医疗行业的多样机会与挑战。耶鲁计算生物与生物医学信息学李欢博士和潘礼宁同学、耶鲁环境健康科学系郭芃菲博士、耶鲁细胞生物学郭尖尖博士、耶鲁托宾经济中心预博士何俊杰同学也分别就科研与学术经历进行了分享。
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话题涉及临床数据建模、人工智能在健康领域的落地、科研与产业的衔接路径等技术与实践问题。嘉宾们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与经验,耐心回应,现场气氛活跃而富有深度。
提问交流环节
参访活动最后,耶鲁北京中心主任李恩祐为学员们送上寄语。她表示,依托北大与耶鲁两校的优质平台,夏校成功汇聚了丰富的学术与产业资源,也为同学们搭建了深度交流与学习的桥梁。李主任诚挚欢迎学员们今后常来耶鲁北京中心参加更多活动,继续拓展国际视野,深入探索全球健康发展前沿议题。
耶鲁北京中心参访集体合影
6月21日,夏校在北京大学科技园正式落幕。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潘聿航主持,他代表主办方向所有嘉宾、授课教授和志愿者团队表达了由衷感谢。他回顾了夏校期间的多个动人瞬间,并表示,这一周的相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跨越学科与国界的思想碰撞。学员们的积极参与、教授们的全情投入,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支持,共同成就了这段独特且珍贵的经历。他也寄语大家,希望这段经历能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继续带来灵感与力量。
潘聿航老师主持闭幕式
两位夏校学员代表也在闭幕式上分享了他们的体会。李燊同学表示,这是一段极其幸福的时光,不仅因为课程内容丰富、师资阵容强大,更因为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龄人深入交流,让他真实感受到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和探索的激情。赛菲娅同学也谈到,这次夏校中,她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等交叉议题的启发下,拓展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动力。她由衷感谢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认为这次经历打开了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参营同学发言(左:李燊;右:赛菲娅)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夏校联合主任刘国恩教授在总结中,以“缘分”“开启”和“期待”三个词回顾本次学术之旅,并寄予殷切期望。他表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因对数字健康的共同关切而汇聚一堂,这份跨越地域与背景的缘分弥足珍贵。本次夏校不仅传递了前沿知识,也为大家推开了通往未来的无数扇门。至于走向哪一扇门、愿意走多远,都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与选择。他也满怀期待地表示,未来的学术舞台上,一定会看到在座青年学者们熠熠闪光、引领潮头。
刘国恩教授致辞
耶鲁北京中心副主任王丽娟在致辞中谈到,数字健康作为引领未来全球健康进程的重要议题,正在深刻重塑卫生体系的格局与运作逻辑。在她看来,在座的青年学者正是这场变革的种子与驱动者,期待大家能将夏校中激发的思考与汲取的洞见,融入今后的求学路径与职业探索之中。她也表达了对北大与耶鲁持续携手的期待,希望夏校能作为一座桥梁,联通全球的青年学术力量,共同为人类健康的可持续未来贡献智慧与行动。
王丽娟副主任致辞
闭幕式最后,学员们依次上台领取结业证书,并与教师们合影留念。在热烈掌声与不舍的气氛中,北大-耶鲁2025年“数字健康”经济学夏校圆满落幕。从“数字健康”的理论前沿到跨学科实践的深度探索,从国际顶尖学者的知识传授到青年才俊之间的思想交流,本次夏校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意义,为全球健康领域培养未来领袖播下了种子。
闭幕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