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闻动态

【EMBA论坛】刘国恩: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增长与健康中国

题记:新冠疫情爆发一年多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大规模的停滞与反弹。中国也在这一外部冲击的影响下,推出了“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那么,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到底有哪些影响?经历了新冠疫情,企业家该如何看待医疗服务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2021年7月3日,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第54期特别邀请到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教授带来了“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增长与健康中国”的主题演讲。


     

早在2020年2月8日,刘国恩教授就作为经济学家的代表,成为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本次论坛中,刘国恩教授综合国内外多项最新、前沿研究成果,以详实的数据为听众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影响,以及医疗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演讲伊始,刘国恩教授首先指出截止今年六月底,全球的新冠疫情基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当然还有个别国家情况仍然严重。与包括SARS在内的大型传染性疾病相比,新冠肺炎的病死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无症状传染风险大,发病率高,因此防范成本不小。


对于抗疫的效果,刘国恩教授认为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个是政府的领导力、行动力,一个是民众在文化上对抗疫措施的配合程度。由于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在政府领导力和民众文化上的差异,也对抗疫效果产生了不同影响。


刘教授发现,新冠疫情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激发了人类空前的应对能力和创新潜力,几个月内研发出了新冠疫苗。与此同时,病毒也在和人类赛跑,不断变异,人类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


作为经济学家,刘教授将此次新冠疫情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做了对比。一般的经济危机大都与经济体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不无关系,因此危机之后的复苏会比较缓慢;而新冠疫情对经济体是个突然的外生冲击,与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疫情控制得好,经济复苏自然更快,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验证;同时,传统经济危机下,供给侧都在想尽办法维持生产,而新冠疫情则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收缩,企业主动停工停产以应对疫情。


当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刘教授认为,由于政府强有力的抗疫措施以及民众的高度配合,中国很快实现了V字形经济反弹。去年,国家提出了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模式,短期来看,投资对总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从长计议,考虑到现有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更重要的是依靠提升消费来拉动总需求。


改善中国居民的消费,一方面要增加居民创收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改善现有收入分配结构来实现。刘教授介绍了有关中国消费结构的研究成果。有研究发现,在过去二十年居民消费结构中,只有医疗保健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医疗卫生服务呈现出“奢侈品”的特征。因此长期看,有理由相信,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在宏观经济中的比例会持续走高。


虽然看好医疗产业的发展,但中国的医疗体系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改革者必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配置全民医保越来越大的资源,包括以科学手段让更多性价比高的药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医疗保障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程度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刘教授希望更多企业家关注医疗产业的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通过与更多学者的交流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张彤 撰稿)

20210703090528.jpg




相关新闻